穿在身上的文化
鄂尔多斯部落姑娘阿茹娜在自己的民族服饰工作室忙得不亦乐乎。“来鄂尔多斯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的民族服装也卖得越来越好。”
如今而立之年的阿茹娜已经是鄂尔多斯市小有名气的民族服饰设计师。她介绍,鄂尔多斯地区的蒙古袍较长,两侧开衩,大襟右边系扣,男子喜欢穿蓝色或棕色袍,长袍较肥大,女子喜欢穿红、粉、绿、天蓝色绸质袍,比较紧身。鄂尔多斯部落蒙古袍,不论男女,一般都备有腰带,而且扎腰带有一定的讲究和规矩。未婚女子扎腰带,要在身后留出穗头;一旦出嫁,便成“布斯贵”,“布斯贵”为蒙古语,汉意为“没有腰带”,代替腰带的则是紧身短坎肩,以此来分辨未婚与已婚,穿上坎肩就说明这个妇女可以生育了。男子均扎腰带,扎时将袍子向上提,为的是骑马方便,也显得矫健潇洒。腰带上还要系上鼻烟壶、蒙古刀、手巾等,手巾颜色各种各样,多用布、绸、缎等料。
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巴尔虎服饰技艺传承人敖仁其其格大妈,6岁时就开始和祖奶奶学习制作蒙古袍、帽子、头饰、腰带、靴子及各种配饰。敖仁其其格说,巴尔虎是蒙古族历史最悠久的部落之一,巴尔虎女子服饰中的盘羊角式头饰、灯笼袖无腰带断腰长袍和四开衩下摆的对襟长坎肩最有特点。
布里亚特姑娘斯日格玛说,我觉得布里亚特部落服装服饰最好看。男子一般冬季戴红缨角帽,帽边和帽耳是羔皮或水獭皮等贵重皮毛,脖子上围有长毛绒围巾,身着羊皮长袍,扎彩绸腰带,脚穿自制布里亚特式厚毡高腰蒙古靴。女装同男装一样的帽子和靴子,女士袍前胸打褶,已婚女子着肩部打褶的长袍。肩部是否打褶是布里亚特部落女性已婚、未婚的醒目标志。
蒙古族服装服饰继承了亚洲草原几千年来的游牧文明传统,受到了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契丹等民族服饰文化影响,吸收了北方诸游牧民族和中原、西方服饰部分特点之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蒙古族各部落有了独立的发展空间,蒙古族服饰类型和种类不断增多,部落间的文化也产生变化,形成蒙古族不同部落服饰的独有特点。目前,在内蒙古,有巴尔虎服饰、布里亚特服饰、鄂尔多斯服饰、科尔沁服饰等28个蒙古族部落服饰。
如今,拥有800多年历史的蒙古族传统服饰已经成为中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已经是我第二次来内蒙古参加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了。”参加第15届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开幕式的河北服装设计师高晓鹏说,“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对服装设计的时尚理念有更高的要求,来这里看新颖别致的民族服饰,可以找寻不一样的创作灵感。”
内蒙古已经成功举办了14届中国蒙古族服装艺术节和多届冬季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经过多年培育打造,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作为内蒙古节庆旅游产品日臻完善,已经成为内蒙古草原旅游的大型知名品牌活动,在传承草原文化、展示草原旅游魅力、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促进农牧民就业增收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深受内蒙古各族人民和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第15届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突破以往利用1个月集中办活动的做法,从5月持续到10月,利用半年时间在每个盟市、每个月都举办有特色的民族服装服饰展示活动,持续形成亮点扩大影响。同时,建设集中的蒙古族服装服饰文化特色街区、小镇、文化创意园区等,延长旅游产业链条。
在自治区旅发委带动下,呼伦贝尔、包头、通辽等盟市积极开展民族服装服饰艺术节,部分景区也将民族服装服饰展演作为一项让游客了解内蒙古的必备旅游项目。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