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是劳动者的节日。有这样一群劳动者,师父是劳动模范,徒弟也是劳动模范。他们在对技艺不懈追求的同时,也传递和升华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匠心品格。
青蓝相接,共铸辉煌。古老的师徒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风采。
“一个干干瘦瘦的小姑娘,大家都觉得她干不长久。”回忆起刚参加工作时的易冉,师父欧清莲说。
在技术院校学习焊接的易冉,18岁一毕业就进入了现在的中国中车长江公司株洲分公司工作,被分在欧清莲所在的底架转台班组。这个班组全部要蹲着干活,一蹲就是1个多小时;大热天还要穿两层防护服、戴口罩,“焊缝就在脚附近,铁板都是滚烫的。”对于患有腰疾的欧清莲来说,从蹲着工作到站着休息要扶着墙才行。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师父的指导、鼓励加上勤学苦练,易冉很快成为当时集团内最年轻的高级技师。2007年,她攻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轴重的澳大利亚FMG敞车试制难题,为中国铁路货车产品在海外树立了品质标杆,赢得了口碑。
“欧姐是倾其所有,全方位地带我。”易冉总说自己是单位师徒制传统的受益者,如今,她也像师父一样,向一批批年轻焊工徒弟们传授着看家技艺。
钻研:在薄如纸张的钢板上“绣花”
因为这手“绣花”的手艺和贡献,这名“80后”工人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大国工匠,成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2017年上海市“劳模年度人物”。
液化天然气(LNG)船是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三高”船舶,其建造技术以前只有国外极少数船厂掌握,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船上的殷瓦手工焊接难度令人心颤:殷瓦钢是一种耐超低温的钢材,大部分只有0.7毫米厚,薄如纸张,又极易生锈,在焊接中哪怕一个针眼大小的漏点,就有可能造成整船的天然气发生泄漏爆炸。
为了学好技术,张冬伟整天“粘”在师父身边,仔细观察他的一举一动,连最小的细节都不敢忽略,“师父焊七八个小时,我就看七八个小时。”
师徒之间的传授,也是工匠精神的传承。
苛刻:练出无声响操作的绝活
“金牌工人”许振超是全国劳动模范、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公司固机高级经理。2003年“五一”劳动节前夕,许振超和工友刷新了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之后,他们又多次刷新这一纪录。
“就这样,大家逐渐掌握了这项绝活,发现不仅效率没有下降,反而提升了。”郭磊说,在许队的影响下,大家逐渐养成了对工作“苛刻”要求的习惯,达不到心中要求誓不罢休。
师徒之间,既是技艺、学识的传输,也是为人、品德的授受。
“技术、绝活永远学不完,我要教给徒弟们的是许队身上这股劲:在本职岗位上耐得住寂寞,用心沉淀,用发自内心的热情和真情去做好每一件小事。”郭磊说。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