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海南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积极探索创新,将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作为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奏响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华彩乐章。如今,在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上,产业发展活力迸发、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乡风文明和谐共建,一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乡村美美与共的和美画卷正在生动铺展。
一、产业固基 特色农业筑牢振兴根基
海南区巴音陶亥镇一棵树村,曾饱受地理位置偏远、土地贫瘠的困扰。但在村 “两委” 的带领下,广大村民积极改造土地,引进先进种植技术,成功让葡萄在这片土地上 “安家落户”。历经多年辛勤耕耘,千亩采摘园已颇具规模,阳光玫瑰、巨峰、玫瑰香等多个品种的葡萄琳琅满目。每到收获季,果香四溢,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与此同时,村民们巧用闲置盐碱地,建成千亩鱼塘,开启水产养殖新篇章。经过不断摸索,南美白对虾、中华绒螯蟹、黄河鲤鱼等水产品养殖大获成功,曾经的“不毛之地” 华丽转身为致富增收的 “聚宝盆”。依托这两个 “千亩基地”,一棵树村全力推进农文旅融合,打造出集种植、采摘、观光、垂钓、“农家乐” 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让游客尽享乡村生活的惬意,也带动了村民收入显著增长。
黄河岸边的巴音陶亥镇万亩滩村,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专注于高品质小麦种植。村集体经济组织注册“巴镇万亩滩”商标,建立起完整的“订单收购—产品代加工—成品销售”产业链,保障了各族种植户的利益。优质面粉畅销本地及周边,有力壮大了村集体经济,鼓起了各族村民的“钱袋子”,成为各族同胞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发展的生动写照。
二、文化赋能 多彩文旅凝聚向心力
拉僧庙镇赛汗乌素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坐拥黄河西行壮美景观。该村充分发挥独特资源,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精心打造“研学之旅”“红色之旅”等精品路线。国家3A级景区黄河西行客栈内,独具西北风情的农家小院与奔腾黄河、广袤绿林相映成趣。各族村民积极融入发展大潮,兴办“农家乐”、售卖特色农产品,共享乡村旅游红利。2025年上半年,该村累计接待研学人员6000人次,景区接待游客5.8万人次,生动展现了农文旅融合赋能民族乡村发展的显著成效。
海南区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宝贵资源,精心培育特色文化IP。成功举办“根植文化沃土创享北方海南”文创设计评选大赛,推出如“夺冠第一枪”酒、“三线盲盒”、手绘黄河石、“福河手工面粉”等一系列饱含地方特色和民族情感的文创产品。这些产品不仅亮相各类文博展会,有效提升了地方农产品品牌价值,更成为传递民族团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增强了各族群众的文化认同和自豪感。
三、活动兴旅 互嵌共荣驱动乡村美
海南区持续加大旅游开发力度,精心打造以阳光田宇国际酒庄、黄河西行客栈为核心的葡萄文化旅游示范区。通过举办乡村集市、农民丰收节等活动,设立特色农产品展销专区,“雀儿沟小米”“福河手工面粉”等优质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同时,整合全区乡村旅游资源,推出多条“一日游”“两日游”精品线路,有力推动了“农文旅商”的深度融合,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也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丰富的平台和空间。
如今,海南区的乡村“美丽经济”蓬勃发展,各族同胞在共同奋斗中实现了农业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的加速转化。特色农业产业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了强劲动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支撑。站在新起点,海南区将在乌海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市民委大力支持下,继续深挖农文旅融合潜力,不断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向着产业更兴旺、生态更宜居、生活更富裕、各民族更团结的目标阔步前行,奋力谱写民族乡村全面振兴、各族群众共同富裕的崭新篇章!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