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乌海市“三个打造” 提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效能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16日 作者:民委站点管理员 来源:中国政府网 浏览次数:

  乌海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构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通过政策集成、数字赋能、精准服务,推动各族群众共建共享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实现“进得来、留得住、融得入、过得好”,相关经验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一、打造体系化服务网络 夯实安居根基

  一是政策全域覆盖。构建“1+8+27”政策体系,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纳入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框架,与宁夏石嘴山、阿拉善盟等20个地区签订跨区域服务管理协议,建立信息互通、人员联动的协作机制。二是设施高效集成。建成14个“一刻钟社区生活圈”,覆盖53.21万各族群众,在自治区率先实现城区农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改造社区闲置空间为“便民服务小站”“微型工坊”,集成就业培训、快递收发等80余项服务。三是数字精准治理。依托市域社会治理五级智能化平台,整合48个部门694类数据资源,开发“人房关联”功能模块,实现“以人定房、查房知人”。上线“数智零工市场”小程序,提供掌上就业服务2.8万余人次。

  二、打造精准化民生保障 破解融入难题

  一是打造“和美乌海·新故乡”流动人口服务品牌,建立“三送一解”纾困机制。聚焦就业、就医、就学、社保四大领域,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温暖、解难题活动。2024年通过“四级信访代办+五级议事协商”平台化解矛盾,纠纷调解率超96%。二是就业创业双向赋能。建成4个数智零工市场,联动社会组织开发“家门口”岗位,开展职业技能与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建立中西部劳务合作机制,年均举办融入活动6场次,覆盖流动人口千余人。三是“一老一小”托底服务。打造25家“托幼一体化”机构,88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医养康护一体化服务。推动社保医保全覆盖,新生儿出生、儿童入学等13项事务“掌上办”,2024年线上办结2.98万件。

  三、打造共建式治理格局 深化情感认同

  一是文化浸润促交融。建设黄河文化博物馆、打造“乌海十景”文旅线路,开展“石榴籽逛博物馆”“微中国游览”等品牌活动,将“三个离不开”思想融入日常生活。二是多元参与强自治。组建“红石榴”志愿服务队768支,发动11.47万志愿者开展“童心绘团结”“银发书团结”活动.搭建“流动办公桌”“和乐亭”等议事平台,引导各族群众共商社区事务。三是法治德治双护航。依法制定民族事务“三张清单”,每月研判民族领域风险;将民族政策融入群众文艺创作,通过“一周两月”宣传载体推动法治精神成为行为自觉。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