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乌海市“三个聚力” 做好“民族团结+乡村振兴”新文章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0日 作者:民委站点管理员 来源:中国政府网 浏览次数:

  一、聚力宣传带动 构筑民族团结教育新高地

  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宣传教育进村入户活动”并召开启动仪式,集中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全市农区常住人口,以家庭为单位宣传解读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提升农区群众对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的知晓度、认可度、参与度。召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村镇经验分享会”,围绕创建推进情况、工作亮点、特色活动、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经验交流,通过互学互促方式巩固提升创建工作成效。针对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村镇”重心下沉不够等问题,制定整改措施2项。在“葡园绿道”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景观小品,制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袋5000个,结合千名专家人才服务基层等行动开展政策法规宣讲6次89人次,发放民族政策宣传资料483份,悬挂张贴宣传横幅海报145条(张),新媒体发布宣传信息35版。

  二、聚力提升治理 打造民族团结治理新格局

  一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厚植团结沃土。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工作主线,按照全面摸底、分类推进、入户走访的原则,按季度开展摸底排查。全市1050户2233人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未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现象。4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实施项目21个,农区清洁取暖普及率达到54.11%,户厕普及率达到81.28%,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均位于自治区前列。乡村旅游收入首次突破1.1亿元。实施村集体经济项目93个,集体经济总收入516.273万元,其中5个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

  二是发展壮大特色富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2023年实施农牧领域项目30个,完成投资1.92亿元中央、自治区下达的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用于产业的比例为100%5个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项目均已入库万企兴万村结对帮扶企业14家,累计投入资金1228.7万元,带动农户1311433人。启动一率先、两增加、三示范、四控制、七配套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盘活闲置设施242.61亩,新建成日光温室633亩。持续推进葡萄全产业链建设,葡萄挂果面积2.12万亩,产量836万公斤葡萄果汁深加工、吉奥尼葡萄育苗、葡园绿道等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相继落成,“乌海葡萄”品牌价值突破18亿元。

  三是直达快享惠农补贴提升群众获得感。2023年度发放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七类惠农补贴1511.85万元,惠及1.26万主体人次,资金实现“一卡通”直达快享。将政策标准、服务对象等内容编入《乌海市惠民惠企政策一本通》,结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惠农补贴政策宣传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凝聚共识提升群众获得感。

  三、聚力全面建设 绘就民族团结和美新画卷

  明确农牧系统、村镇、农区建设共17项具体任务,谋划民族政策“进村入户”、“厚植爱农情怀 看禾助力丰收”、“庆丰收 促团结”农民丰收节等8个特色活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融入“1个率先、2个100%,3个不断突破、4个专项、5条底线”年度中心工作,着力推动农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见行见效。创新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核心作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村《村规民约》,将德高望重、带动能力强的乡贤能人推选进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管理小组,通过言传身教,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以“软引导”+“硬约束”推进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着力提升乡风“文明指数”,夯实民族团结法治根基。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