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并首次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一年来乌海市牢记嘱托,立足民族地区发展实际,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切实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聚焦,各项工作从单项突破迈向全面系统推进,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向好、经济建设全面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族和睦宗教和顺、文化事业繁荣进步、生态安全屏障日益坚实、党的建设全面加强,踏上了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乌海新征程。
一是持续强化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乌海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全过程各方面,进一步完善了“贯彻一条主线、坚持一个遵循、走好一条新路、推进两大任务、实现‘三高’目标”的地区发展思路。制定印发了《乌海市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工作方案》,明确了重点工作任务30项。市级71家单位将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写入“三定”规定。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清单,纳入政治考察、巡察督查、政绩考核,写入市民公约和村规民约。全面清理和修订完善不符合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要求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对新制定的政策法规加强前置审核和备案审查,确保各项工作都向主线聚焦、为主线服务。
二是持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乌海坚持在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聚焦办好“两件大事”、围绕落实自治区“六个工程”,细化确定了“十二项重点工作”,不断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全力推进产业转型,新能源、新材料两大产业基地起势成势,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提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持续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各族群众。建成“一刻钟社区生活圈”试点12个,服务各族居民44.35万人,基本实现主城区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全覆盖。率先在自治区实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养老服务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强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抓好乌海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坚决扛起黄河入蒙首站首责,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在治矿、治企、治水、治车、治路、治气、治场“七治”的基础上,继续实施美丽乌海生态环境提质行动,2023年乌海及周边地区Pm2.5浓度达到历史最好水平,黄河乌海段国考断面水环境质量改善在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居于第3位。
三是持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乌海坚持聚焦有形有感有效持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持续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阐释,命名市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基地2家,立项课题9个,推出政策理论专刊5期,成功举办乌海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坛。结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百场百姓名嘴基层巡讲”活动768场次,各族群众对“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理解更加深刻。抓牢干部和群众“两个关键”,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纳入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培训计划,分行业分领域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15期,在各类主体培训班次安排铸牢课程39讲,覆盖党员干部5000余人次,切实推动党员干部全覆盖。打造“和美乌海”宣传品牌,策划贯穿全年的“和美乌海”系列活动134场次,“童心绘团结”“青年话团结”“银发书团结”系列品牌活动,老兵宣讲团等一批品牌活动不断涌现。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23家,1家单位入选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
四是持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乌海坚持以打造北疆文化品牌为抓手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出《乌海》《黄河岸上小三线》等文艺作品6000余件,开设了《墨韵流香》《书香乌海》等文化品牌栏目,各民族对“五个认同”的思想共识广泛凝聚。充分挖掘“蒙古马精神”、“三北精神”在乌海地区的鲜活事例,打造第一党支部、黄河文化博物馆等红色文化阵地25个,“万人上山夺煤大会战”、“好人好马上三线”等各民族“一起走来”“一起走过”“一起走向”的乌海故事广为流传,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坚决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工作,全市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和高中一、二年级全科推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版教材,在全区率先完成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转型。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市行政单位公务员达标率近9成。
五持续拓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载体形式。乌海坚持“共”的导向,强化“嵌”的格局,突出“融”的理念,深入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形成“五带三线三矩阵”的工作布局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N”进“一进一主题”的创建模式,打造“海纳百川 和美与共”创建品牌和“红柳”等系列子品牌,创建市级以上示范单位137家。深入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大力实施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打造互嵌式发展示范点22个,打造“和美乌海·新故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品牌。与新疆塔城等10个地区建立跨区域就业创业合作机制,21家重点企业同自治区15所院校签订“政校企”合作协议,组织开展系列招聘活动142场,帮助企业解决缺工8216人。深入开展跨区域交流活动,与巴彦淖尔市、江苏淮安市签署缔结各族青少年友好交流城市,同18所域外地区、学校开展跨区域交流,不断吸纳“好邻居”、拓展“朋友圈”。结合黄河入蒙首站区位特点,打造黄河入蒙首站标识、母亲河主题雕塑和墙绘全景,策划推出《黄河在这里入蒙》10集乌海历史文化纪录片,推出“乌海十景”精品旅游线路,不断打响“沙漠看海·中国乌海”城市文旅品牌,打造旅游促“三交”平台。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