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乌海市乌达区始终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重点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推动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效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大局,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乌达力量。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夯实民族工作基础
乌达区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区委党校培训的重要内容。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专题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
思想。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专题学习、集中研讨,引导全区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开展集中讨论、撰写研讨材料,切实增强贯彻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今年以来,乌达区各级党组织组织开展专题学习活动72场次,举办包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的培训班2个班次。
乌达区紧盯自治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各级党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民族政策等情况,建立乌达区民族工作协调机制,召开民族工作协调机制会议1次,研究解决相关问题4个;扎实推进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各项工作,制定考核指标台账,建立健全档案资料,顺利通过自治区模拟考核小组档案材料检查、示范点考察等工作,力争圆满完成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申报工作,同步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乌达区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制定“一周两月”工作方案,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八进”活动,践行“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核心理念的民族工作思想理论体系,引导各民族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打造教育实践基地,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近年来,乌达区不断加强社会各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积极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打
造教育实践基地,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乌达区深挖工矿文化、黄河文化、兵团文化等文化内涵,聚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围绕工业、农业、社区、教育、公共服务五大板块,培育打造民族团结特色亮点24处、民族团结展厅2处,提炼总结特色亮点信息21期,形成简报6期;通过举办专题文艺演出、民族政策法规宣讲等形式,扎实办好今年“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系列活动,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竞赛活动,认真做好全市第五届“民族团结杯”蒙汉双语书法展承办工作;积极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全面抓好典型培树工作,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截至目前,乌达区累计成功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家、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5家、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0家。
乌达区突出抓好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升旗仪式、“开学第一课”“黄河泥塑进校园”、经典诵读、主题竞赛等活动20余次,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植根广大师生心灵深处。
今年以来,乌达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机关、企业、社区、乡镇、学校等场所,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宣讲100余次,编发分众化宣传手册、宣传资料2万余
份,举办“大河奔流向未来”网络春晚、广场文化艺术节、“我们的节日”等宣传教育活动140余次,大力宣传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果,全面展示各族人民幸福生活,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理念。
健全完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有效提升
为了更好地健全完善民族政策法规,持续提升民族领域风险隐患防范化解能力,乌达区常态化开展民族法治教育、宣传活动,积极引导群众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今年以来,乌达区各部门围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线上+线下”法治宣传活动82次,通过各类媒体平台发布动态信息1200余篇;将民族工作与平安乌达建设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有机融合,实行网格化服务管理,推动社会治理、服务向基层下移,推进公众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持续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健全完善工作预案和处置机制,加强涉民族因素舆情监测、研判、处置工作。
今年以来,乌达区开展“两条例一办法”政策解读60余次,让党的民族政策走深走实,将民族工作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健全民族工作三级网络,组建45人的专兼职干部队伍,解决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事件118件,实现基层民族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的良好局面;推进社会市面用文规范化管理,累计摸排商户3285家,完成798块牌匾审核工作。
上一条:
下一条: